2015年全球在研新药情况分析

    添加日期:2015年7月20日 阅读:1626

        随着全球医药界对疾病致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,以及药物作用靶点研究的进一步阐明,越来越多新的活性化合物被发现,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被应用于临床,使得全球新药研发也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。因此,应关注哪些疾病治疗领域,开发哪些新药靶点,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新药研发风险,提高产品盈收回报,已成为业内的焦点问题。通过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公司的Pharmaprojects/Pipeline数据库,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全球在研新药市场的新变化,及时发现新药研发的新趋势。
        整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
        Pharmaprojects/Pipeline数据库收录的在研药品信息,特指那些目前仍处于在研状态的项目。其中,包括临床前项目、处于临床研究及注册阶段的项目,以及增加新适应证的已上市药物。根据*新数据显示,截至2015年1月,全球在研新药数量为12300个,与2014年度的数据11307个相比,同比增幅达8.8%。
        2001~2015年全球在研药物规模的变化情况
        从2001~2015年数据来看,全球在研新药数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,2015年度新药数量增幅高达8.8%,超过了2014年度的7.9%。从在研药物数量的变化情况来看,2014年新增项目993个,而2013年新增项目数量仅为828个。当然,在研新药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,也必然会引起研发费用支出的增加。
        另外,单从药物数量来看,2015年度在研药物数量(12300个)约为13年前(2002年度)的两倍。据此,我们是否可以推测2028年全球在研药品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4600个呢?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,因为目前全球在研新药仍以小分子药物为主,开发难度逐年**,所以全球在研药物市场规模未来可能会出现增速下滑的情况。但是,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,形势尚为理想,短期内增速应该不会大幅下滑。
        临床阶段新药增幅明显
        通过对比2015年度和2014年度同期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药物规模后不难发现,2015年度几乎所有阶段的在研药物,均出现了数量上的稳定增长。据统计,处于Ⅰ期、Ⅱ期和Ⅲ期临床阶段的药物数量分别为1666、2151和808个,增幅分别为8.1%、7.0%和8.6%。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药物数量为6061个,增幅达10.5%,比2014年度增加了577个,占2015年度新增在研药物项目比例的58%。处于注册阶段的药物数量已增长至107个,增幅*大,高达12.6%。
        2014~2015年处于不同研究阶段的全球在研药物数量
        通常认为,在这些数据中,*具价值的应该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在研药物情况数据,从中可窥探到未来几年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一些线索。从2015年度的数据来看,处于临床阶段的药物数量呈现出全线增长态势:临床Ⅰ期为8.1%,临床Ⅱ期为7.0%,临床Ⅲ期为8.6%。整体来看,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总数量已增长至4625个,同比增长7.7%。有趣的是,该比例仅次于在研药物整体的增长速度。
        回顾往年的临床试验数据后发现,与2011~2013年令人失望的数据相比,近两年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情况有所改善。处于临床Ⅲ期的药物数量增幅显着高于临床Ⅱ期。这也从侧面表明,处于研发后期品种的高流失率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。
        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,2015年度数据同样显示了一个明显有悖于常理的现象:Ⅱ期临床项目数量明显高于Ⅰ期临床项目数量。其实,这是由于数据的“快照”特性造成的,由于药物通过Ⅰ期临床研究所需的时间往往会比较短,所以在任意时间段,更多的项目会处于耗时较长的Ⅱ期临床阶段。
        大型制药企业地位稳固
        对于企业层面的分析,主要是根据目前报道的在研项目数量对业内企业进行排名,列出在研产品数量排名居前25位的公司,即Top 25。
        排名居前25位的企业,主要是通过收购或兼并小型制药公司来发展壮大的。但是,2014年发生的并不都是大型的收购和兼并活动。其中一个例子是阿特维斯(Actavis),该企业在2014年收购了Forest Laboratories,这也使得该企业在2015年排名中**跻身Top25行列。
        从2015年数据来看,排名居前5位的制药公司分别为葛兰素史克、诺华、罗氏、阿斯利康和强生。尽管GSK的业绩多少有些喜忧参半,但是其仍然占据了排名的首位,产品数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。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和罗氏公司,分别位居第2、3位,与2014年的排名相比,仅仅是排名位置发生了互换。从自研产品情况来看,诺华是拥有自研产品数量*多的公司,而礼来则是自研产品占比*高的公司。
        当然,2014年医药并购领域*大的新闻当属阿斯利康成功击退辉瑞的强势收购。从数据来看,阿斯利康的产品线规模已经超过了辉瑞,2015年其在研药物数量同比增长了12.7%,已跃居排名的第4位;而辉瑞排名则下滑至第7位,在研药物数量降幅达2.9%。辉瑞近年来研发产品线的状态,似乎只能用“怀才不遇”来形容。当然,从财政实力来看,辉瑞还是更大一些,虽然看起来辉瑞似乎已经输掉了2014年的竞赛,但是谁又能肯定这场对决已经结束了呢?毫无疑问,阿斯利康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,如果几个后期研发产品失败,则可能会给其带来沉重的打击。
        2015年全球制药企业在研项目数量排名Top 25
        虽然艾伯维公司的排名已从2014年的第12位下滑至2015年的第16位,但其还是进一步细化了从雅培公司拆分出来后的战略布局。
        尽管对于排名Top25而言,没有太多新内容可讲,但是将这些制药巨头视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,其在研药物数量占整个行业活性药物数量的比例已增长至10.7%,较2014年的10.5%出现了小幅增长,这表明大型制药公司的主导地位有所增强。
        如果大型制药公司所占份额继续增加的话,对于业内小型公司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影响,对于目前制药研发领域的公司数量又有何种意义呢?从2015年的数据不难看出,大量新的制药研发公司正在出现,并在不断加入这场博弈之中。目前,全球具有在研项目的制药公司数量已达3286家,与2014年1月数据(2984家)相比,同比增长了10.1%。其中,仅具有1~2种在研品种的企业数量增长迅速。2014年这些微型制药研发公司的数量为1646家,而目前该数字已增长至1844家。这也意味着,在3286家研发公司中,56%的企业为微小企业,而大量公司存在被大型制药公司吞并的潜在风险。
        通过对2015年制药公司总部所在地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,其与2014年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,美国和欧洲地区的制药企业仍是全球新药研发的主要动力来源。从所占比例变化来看,仅英国占比增加1%,而美国占比减少了1%。我国的原研制药企业数量呈现增长态势,但占比有所下滑。据统计,2015年我国共有105家企业涉足原研药品开发,而2014年该数字仅为85家。从增长态势来看,我国有可能会取代韩国,成为亚洲第二大新药研发国。但是韩国制药企业的表现也不可小觑,2015年其原研企业数量达到了108家,而2014年该数字为95家。
    责任编辑:候明芳    WWW.1168.TV    2015-7-20 16:10:56

    文章来源: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1168医药招商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-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1168医药招商网http://www.1168.tv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.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1168医药招商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

3.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4.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联系邮箱:1753418380@qq.com。

同仁双宝北同世家疼痛冷敷凝胶20g

同仁双宝北同世家疼痛冷敷凝胶20g(短时间见效,高复购)

联系电话:19937853017

【适用范围】用于缓解颈、肩、腰、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、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。【使用方法】外用。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,轻轻按摩2-3分钟,每日2-3次。

同仁双宝北同世家疼痛冷敷凝胶30g

同仁双宝北同世家疼痛冷敷凝胶30g(短时间见效,高复购)

联系电话:19937853017

【适用范围】用于缓解颈、肩、腰、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、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。【使用方法】外用。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,轻轻按摩2-3分钟,每日2-3次。

本文标签: 新药
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-WWW.1168.TV Copyright © 2008-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(粤)-经营性-2024-0324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粤ICP备14090958号-1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
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: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,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→返回顶部←
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,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,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,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→返回首页←